骄杨英魂铸家风,红色血脉传薪火——杨开慧纪念馆中的家风传承

来源:初等教育学院作者:刘铭龙、罗攀审核人:王斌、罗攀、刘晓琴、潘中锋发布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10


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生动诠释了其爱党爱国、忠于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内核。他们为“大家”毅然舍“小家”,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百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修身正、教子正、持家正、立业正,涵养出以先进性为引领、传统家庭美德为根基、革命家庭为底色的红色家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的精神内涵,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筑家”辅导员工作室组织“青寻家脉——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寻找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湖南省长沙市杨开慧纪念馆。实践队聚焦杨开慧家庭红色家风传承图谱,实地探寻红色家风文化的赓续密码与时代价值。

在湖南省杨开慧纪念馆的展厅里,一张黑白照片令实践队员久久驻足:照片中杨开慧怀抱幼时的毛岸英、毛岸青,眼神坚定温存。旁边陈放着她牺牲前夕书于狱中的手书:“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这八字千钧遗言,正是杨家红色家风在血与火锻造中闪耀最夺目的一簇火焰。循着时间脉络探访杨家四代足迹,一条红色家风传承的精神图谱也清晰展开。

板仓家风”:扎根沃土固本之基

追溯红色家风源头,必须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与母亲向振熙寻起。他们在时代风浪中为子女筑起了坚实的精神家园。作为“板仓先生”的杨昌济,其“知行合一”“务实求真”的理念,深深浸润着家庭。母亲向振熙则以持家育人的坚韧与慈爱,传递着孝义与正直的准则。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忠诚正直”“心怀天下”的种子不仅深植于杨开慧及其兄弟姊妹心中,也深深影响了后来加入这个家庭的毛泽东,为“毛杨家庭”崇高的家国情怀奠定了最深厚的根基。


战火淬炼:信仰与生命的抉择

当信仰召唤赴汤蹈火,杨开慧以生命践行家训信条。白色恐怖之下,她独守板仓故园,肩负起抚育毛岸英兄弟的重担,同时坚持开展地下工作,在绝境中维系住革命火种。狱中写给弟妹的信笺字字千钧:“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那狰狞的面孔”,然而她却如钢铁般坚韧不屈。她在书信中嘱咐孩子,“长大要替千千万万的同胞报仇”,“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这份弥留之际的托付,超越凡常母性,凝结着革命者对理想的忠贞与生命的升华,将炽热信仰刻入骨血基因,成为孩子们生命的永久底色。

薪火传续:跨越山海与硝烟的坚守

即便父亲远去烽烟万里,母亲长眠湘江之畔,毛岸英与毛岸青的成长从未断却精神纽带。在异国他乡求学颠沛中,父亲一封封跨越烽火线的书信成为他们情感归依——“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不是为了一个宗族、一个家庭私利”。这无私家风随万里信件流淌,沉淀为价值底座。毛岸英新婚仅一年便跨过鸭绿江并最终长眠异土,实践了父亲“舍小家为大国”的叮嘱。其弟毛岸青则一生低调奉献,与妻子邵华默默守护家族历史根脉,以淡泊自持延续这抹革命本色。

调研接近尾声,回望这段深入探寻红色家脉的旅程,同学们心中感慨万千:

语教2403班梅婉怡:“牺牲我小,成功我大”——杨开慧烈士狱中八字,字字千钧。这不仅是母爱的绝唱,更是革命者用生命诠释信仰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其壮烈抉择深深震撼我心,铸就信仰之魂。

科教2401班孔一丹:杨昌济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诲与向振熙女士的坚韧正直,是“板仓家风”的沃土。它无声浸润,塑造了开慧同志忠诚无私的品格,让我深刻体会到优良家教是革命者初心最坚实的基石。

科教2401班徐兆则美:展柜里跨越烽火的家书,传递着“不为宗族私利”的无私情怀。毛岸英兄弟用生命与奉献践行父辈嘱托,这份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是红色家风在硝烟中沉淀的永恒价值底座。

语教2401班陈雨琪:从“板仓家风”到岸英岸青的坚守,四代传承如一幅壮阔图谱。红色家风不是历史回响,而是照亮当代青年前行的火炬。传承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