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间探文脉,百步亭内品家风

来源:初等教育学院作者:罗攀审核人:王斌、罗攀、刘晓琴、潘中锋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82日至3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筑家”辅导员工作室王斌老师和罗攀老师带领“青寻家脉——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寻找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一队来到安徽桐城六尺巷,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重温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挖掘传统家文化中的育人资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

六尺巷宽六尺、长百米,是中华传统“礼让和谐”精神的物质载体,承载着“睦邻友善、谦和包容”的文化基因。巷内青砖黛瓦,与桐城“文都”的耕读传统相映成趣,构成了“诗书传家、德行为先”的独特人文景观 。

  20241017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总书记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实践队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吴氏和张氏的宅院,重温了六尺巷的经典故事。当年,张家子弟在接到书信后顿悟,主动将墙基后移三尺,吴家见状也深受感动,同样退后三尺,六尺巷由此诞生。这一故事背后,彰显的是“礼让”精神,也是张氏家族良好家风的体现。

随后,队员们站在碑刻的《聪训斋语》面前,齐声诵读。这部家训是清代名臣张英晚年为子孙撰写的,其中蕴含着耕读传家、居官守廉、居乡行善等诸多教诲,展现了张氏世代坚守的良好家风。旁边则是张英之子张廷玉为训诫子侄撰写的《澄怀园语》,由此可见张氏家族对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通过诵读与学习,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优良家风的传承力量和深刻内涵。

此次实践队探访六尺巷,正是用实际行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实践队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路线一边感悟,一边思考,深刻认识到:家风不仅是维系家族绵延的精神纽带,更是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石。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决心传承弘扬好优良家风,为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江岸寻根探家脉,百步亭中悟家风“青寻家脉——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寻找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家风馆的探索之旅,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探寻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走进百步亭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家风馆,仿佛踏入了一个家文化的宝库。馆内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生动地展现了百步亭社区在传承和弘扬家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就。

从“婆媳对夸”活动化解家庭矛盾,到“五好文明家庭”“十大孝子”等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再到“家庭故事会”“我的父亲母亲”摄影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百步亭社区以家庭为出发点,将家文化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家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社区注重将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家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社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拓宽家文化的传播渠道。通过举办线上家风故事分享会、制作家风主题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家文化的传承中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实践队的百步亭社区之行,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感动的文化之旅,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力量,也看到了家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弘扬家文化,让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